面對光明的前景與產業化起步初期的薄弱基礎,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亟須建立產業政策、行業發展規劃、共性技術平臺等“頂層設計”,加快自主品牌發展步伐。而這其中,制定工業機器人專項規劃,加大技術研發力度,顯得尤為重要。
筆者從近日成立的廣東省工業機器人推廣應用產業聯盟了解到,隨著近幾年國內機器人概念的不斷升溫,關于機器人產業的相關扶持政策不斷跟進。2011年,工信部發布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劃。2012年,科技部發布服務機器人科技發展“十二五”專項規劃,提出要攻克工業機器人本體、精密減速器、伺服驅動器和電機、控制器等核心部件的共性技術,自主研發工業機器人工程化產品,實現工業機器人機器核心部件的技術突破和產業化。
2013年7月,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副司長王衛明透露,《關于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》已上報給發改委和科技部等部委,可能很快會正式發布,下一步要加大對機器人產業的支持力度。
“十二五”是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關鍵轉折點,市場需求也將呈現井噴式發展。華南理工大學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院長張憲民指出,2015年工業機器人的產業規模有望超過萬億,智能制造及智能化設備的行業前景樂觀。以深圳為例,數據顯示,與機器人技術相關的信息、家電、通信等裝備制造業的產品規模已達3000多億元,居全國前列。2012年深圳的機器人企業產值平均增長速度超過了30%,個別企業的增速甚至達200%。
2013年4月21日,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牽頭成立的“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”在北京科技會堂揭牌成立。該聯盟旨在促進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,指導國內企業進步,推動行業前行。各地機器人產業聯盟相繼成立,產學研齊心協力攻克機器人制造的尖端技術。
專家建議,要鼓勵金融資本、風險投資及民間資本投向工業機器人應用和產業發展。對技術先進、優勢明顯、帶動和支撐作用強的工業機器人項目,要優先給予信貸支持。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工業機器人企業在海內外資本市場直接融資。
同時,在國產工業機器人可靠性達到一定水平的情況下,推出首臺套補貼政策。允許成立工業機器人租賃公司,以促進資金不太雄厚的小企業對于工業機器人的使用,工業機器人租賃或可成為促進工業機器人產業快速發展的一種模式。